close

國字讀音變變變,到底怎麼唸?



 



 

天哪


很多國字的唸法和以前都不一樣了


已經習慣這麼久了要改實在是不易呀


我還學不會啊



 


國字讀音變變變,到底怎麼唸?


作者:江昭青  出處:親子天下




歌仔(ㄗㄞν)戲改讀歌仔(ㄗν)戲,呱呱(ㄨㄚ)墜地唸成ㄍㄨ ㄍㄨ 墜地……,教育部一字多音的政策,弄得老師學生一頭霧水。為什麼會出現一字多音的爭議?為什麼國語文教學老是陷入拼音這種枝節困局?





 





考一下你的語文程度,試著唸唸看以下幾個字詞:「祕」密、「骰」子、友「誼」、牛「仔」褲、「呱呱」墜地。

正確答案是:「ㄅㄧˋ」密、「ㄊㄡˊ」子、友「ㄧˋ」、牛「ㄗˇ」褲、「ㄍㄨ ㄍㄨ」墜地。

答錯了嗎?別擔心,你不是例外。孩子在學校裡被教導的「正確讀音」,跟一般用法截然不同,也和我們小時候所學的迥異。變來變去的國字標準讀音,不只家長困擾,學校老師也都大呼不解。更誇張的是,在現有的打字拼音軟體中,如果你用所謂的「正確讀音」打字,多數時候找不到正確的字。

到底這些發音是誰制定的?為什麼十年來有如此大的改變?為什麼讀音和語用要有這麼大的差異?
教育部於民國八十八年公布「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重新規範很多國字的發音,並自九十一年起要求九年一貫課程各版本國語教科書的字音均須依一字多音審訂表編排。但因不少拼音經審訂後都改變,挑戰了許多人的發音習慣,自此爭議也不斷。例如「蓓」蕾要讀「ㄅㄟˋ」,友「誼」要念成「ㄧˋ」,讓家長、老師常感到疑惑且困擾。

更麻煩的是,由於意見頗多,教育部不久前舉辦數場公聽會,將重修一字多音表,部分字音可能又要更動,如「自力ㄍㄥˋ生」可能改回自力ㄍㄥ生……,讓好不容易「矯正」拼音習慣的許多老師們,大嘆莫名其妙!




為什麼會出現一字多音的爭議?為什麼國語文教學老是陷入拼音這種枝節困局?



脫節一 想簡化字音,卻治絲益棼


多數民眾小時候所學的拼音錯了嗎?否則八十八年為何訂定「一字多音審訂定表」?

「當年的拼音並未出現嚴重錯誤」語音專家、目前也是一字多音審訂表修正案召集人李鍌說,之所以修訂舊版字音,是語音自民國以來已經過許多變化,加上大陸也曾重新定音,我們的國音也須跟上時代修訂,孩子才會方便學習。

自七十年起就是國語會委員的張文彬拿出一份八十六年台灣區小學教師國語文競賽題目說:「『蝴』蝶兒的標準讀音竟是『ㄏㄨˋ』,哪有人這樣唸?」他認為一字多音,「當然要改」。

當年的國中小學課本有四千多字屬於一字多音,師生也常不知何時該讀什麼音才正確,例如「和」竟有八個音。因此教育部認為有必要定音,並委託國語會研究,在八十八年公布「一字多音審訂表」,審訂後仍列為多音字者只剩下九五七字。

但教育部和國語會的好意卻與現實需求不符,因為有更多人早已習慣原本的拼音,很難接受新音。例如,「ㄕㄞˇ(骰)子」忽然變成要讀「ㄊㄡˊ」子,令人難以接受。教育部接獲的詢問或質疑之聲也從沒停過。


 


脫節二 教科書所教,與生活應用相違


一字多音審訂表最明顯的副作用是干擾老師教學,主因是:與老師過去所學不同,社會大眾也未同步改變拼音。

彰化縣青山國小老師劉玉妹,教書近二十年,從小學到師範校院學的都是「舊版」拼音,新版本國語教科書問世後,她教學時就十分頭痛。「『馬馬虎虎』四個字合在一起時要唸ㄇㄚˇ ㄇㄚˇ ㄏㄨˇ ㄏㄨˇ,若只有『馬虎』兩字,就要唸『ㄇㄚˇ ‧ㄏㄨ』,幹嘛這樣區別?而且一般人都讀ㄇㄚˇ ㄏㄨ啊?」她質疑。

更扯的是,劉玉妹有位學生叫「蓓宜」,家人都叫她ㄆㄟˊ ㄧˊ,但「蓓」已被定音為ㄅㄟˋ,為免其他小朋友弄錯讀音,點名時只好讀成「ㄅㄟˋ ㄧˊ」,「那孩子竟回家哭了一個禮拜,」劉玉妹好氣又好笑的解釋,因為從小到大別人都叫她 ㄆㄟˊ ㄧˊ,不知老師為何偏要改變?

今年六月,劉玉妹還特別參加了教育部舉辦的「一字多音審訂表」公聽會,表示三年多前曾針對該校高年級生及全校三十多位老師考了一份注音題,題目是主「角」、古「玩」、清涼有「勁」、牛「仔」褲四題的發音,正確讀音依序是:「ㄐㄩㄝˊ」、「ㄨㄢˊ」、「ㄐㄧㄥˋ」、「ㄗˇ」,結果只有五○%答對。

「一字多音審訂表都已推行十年了,還有這麼多人搞不清,」她說,因為只有教科書會這麼教,社會上九五%的人卻都不這麼讀,師生最後也被搞混!
就連教育部提供的五部線上辭典中,《國語辭典重編本》的拼音就未遵循一字多音審訂表;多數電腦注音輸入法,也未依一字多音審訂表的規定標音,老師們因此也一頭霧水。

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祕書陳雪玉強調,字音並沒有「變來變去」,只有八十八年一字多音審訂表公布時改過一次。她承認當時配套措施不周全,未同步要求社會各單位配合改變,造成教學困擾,「下次會改進」。
然而「只有教科書這麼教」,已形成字音教學的最大的荒謬。


 



脫節三 想重整字音,卻難訂標準


在教育部辦的一字多音審訂表修訂公聽會中,中小學老師、學者專家質疑最深的就是定音原則不夠明確。
曾參與修訂作業的張文彬解釋,定音的大致原則是:一,簡單化、標準化,無意義的一字多音可併讀為一,例如古「玩」唸成「ㄨㄢˊ」或「ㄨㄢˋ」都不會搞錯意思,就可定音為常用的「ㄨㄢˊ」。二,以常用語或口語音為主,罕見的多音或艱深古文才有的特殊讀音則不予列入。

然而張文彬也強調不能有太多訛讀音,例如「骰」從古至今就只有一個「ㄊㄡˊ」的音,是豆子、點數的意思;既然是誤用就不能再錯下去,「教育就是要教正確的知識」。

只是這套學理上的定音原則,在現實生活中卻有認知差距。教科書開放時就擔任翰林版國文教科書編輯顧問的宋裕舉例,很多人明明已習慣古「玩」唸成「ㄨㄢˋ」,國語會定音為「ㄨㄢˊ」反造成疑惑;「祕」密向來都讀為「ㄇㄧˋ」,卻定音為「ㄅㄧˋ」,這哪有顧及日常習慣,根本是國語會說了就算。

高雄市國語輔導團教師、壽山國中老師廖俞雲也舉例,「莘莘」學子已定音為ㄕㄣ,雖和以前所學的ㄒㄧㄣ不同,她也努力改正,但這次修訂卻聽說又要改回ㄒㄧㄣ,「過去全都白教了嗎?」她質疑,若是對的教育部何不堅持?到底標準在哪裡?

語音考究有學術必要 但定音從寬又何妨?

回顧統一國音的最初理由,是為了方便溝通,然而檢視一字多音審訂訂表引發的爭議卻發現,國語會非常重視簡化及正確性,反而忽略了「便於溝通」的初衷?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柯華葳就認為,專家認真研究語音的來龍去脈,精神可嘉,但在公布最終定音版本時應注意社會脈動,了解目前通行的語音是什麼,不要悖離太遠。她還舉例,如今連orz這種字詞都能成為升學考題,可見語言不是死的東西,不能太拘泥。

語言學家、華梵大學國文系教授季旭昇也主張,語言的目的在於溝通,若一字多音,而社會大眾發音已養成,應順其自然。

對中國文字「渾然天成」的一字多音,能不能再寬容看待?是否值得輜銖必較?教育單位確實應慎重考量。

更值得深思的是,「拼音」是國語文教學的核心嗎?否則眾多師生困在這種問題,所為何來?
事實上,國語文教學正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很多老師認為時數不足,影響學生語文能力;在國際閱讀評比中,台灣學生的成績欠佳。但從修辭爭議到一字多音帶來的困擾,廖俞雲認為國語文教育的根本危機在於:失去教學方向,才會在枝節問題上打轉。

廖俞雲舉例,中小學國語文教育的目標之一,應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常四處推廣閱讀的她卻發現,教育部在政策上雖致力希望推廣閱讀,基礎工作卻沒做好。很多老師都不知如何做,需要再訓練。「如果教育部願意花精力去定音,是否也能多花點心力做好推廣閱讀的基礎工作?」她期待。

柯華葳也感嘆,語文教學就像給了學生一堆公式,學生卻不知道怎麼用,最後可能對國語文失去學習興趣。

知名作家、清大教授李家同則自嘲,最近才知道天主教台灣樞機主教「單」國璽的姓要唸「ㄕㄢˋ」。李家同一直稱他「ㄉㄢ」主教,現在知道錯了,「改過來就好了啊。」他也認為國語文教育的重點應擺在「閱讀 」,李家同直言:「如果看完《福爾摩斯》還不知道破案關鍵在哪?只知道這些音怎麼讀,有什麼用?」

釐清國語文教學的重點,仔細擬定達成目標的步驟和方法,恐怕才是教育部在國語文教育政策上的當務之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雙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